站内搜索 |
近些年,随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适龄教育人口在农村减少,同时,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减少,调查显示,平均每年有2000-3000名学生进入城市接受教育,农村学校空心化现象愈发严重。
二、其主要原因是:
(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教师的教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素质和教育水平,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教师一般学历偏低,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的教师素质与城镇教师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受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等方面与城镇也有一定的差距。
(二)城乡学校布局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城乡的人口流动较大,对学校如何合理布局也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而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进城读书,农村生源急剧减少,城市生源急剧增加,所以急需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
(三)城乡师资配备不够均衡
虽然当前对于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已有很大提升,但主要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对教师的投入较少。在教学方面,师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比较低,所以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教师,尤其年轻教师。这就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更加不均衡,而且农村教师还出现老年化趋势,很多农村教师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这样的教师结构是不合理的。同时农村的学校普遍缺乏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专科老师,甚至有些学校出现一名教师兼任多个学科的情况。这对于新课改更无法适应。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是教育公平最基础的核心,所以要想解决农村学生流动问题,就一定要坚持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原则。根据常住人口规模来对学校进行布局,实行划片入学,着重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生流动问题,且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将“空壳”学校进行整合和撤销,使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使教学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效用。
(二)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均衡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城乡间师资力量的差异。按照"总量控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聘用制度,让教师从单位人向体系人转换。同时还要加大教师的招考和引用的力度,减少城乡间师资力量差距。同时还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去农村任职的教师更高的福利待遇,让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向城市看齐,有更多的晋升空间。
(三)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保障优质均衡发展
自2018年以来,六安市公开招聘教师4258名;招聘特岗教师2601名,全分配到农村学校。特岗教师在农村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扶贫的投入力度,保证每个适龄学生都能有学上。要使投入的资金优先用来发展教育,努力的补齐教育短板。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培养优秀师资力量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待遇,加大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农村教育事业得到高质量的发展。(金俊红)
|
|
|
|
|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六安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金蜘蛛网络
联系电话:0564-3933668 邮 箱:lamg3378#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 皖ICP备180211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