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支部生活
搜索域:
关键词:
支部生活
您现在所在位置:支部生活 >> 信息正文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促进民族复兴步伐
2022/1/4 作者:管理员 浏览:3433 次

  今年是辛亥革命成功11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体制。这是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辛亥革命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彻底的革命精神。“同盟会”成立的初衷,就是推翻帝制,提出了“创立共和”的政治纲领,与当时保皇的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和尖锐的斗争。革命党人认为,只有彻底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中国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中华振兴。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宁可让出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换取请廷退位也不向改良派妥协。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彻底革命精神,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今天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国内、国际的许多新矛盾、新挑战、新风险,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彻底革命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拼搏奋斗,勇往直前。

  —勇于探索的精神。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汲取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博采众长,追求真理,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思想境界,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人民民主义觉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做了思想准备。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依然要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勇于探索的革命精神。不仅要利用和发展我国5000年来形成的灿烂文明,而且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统一战线的精神。1894年,孙中山组织成立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兴中会”。为了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主动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的进步组织,成立了“同盟会”,迅速扩大了革命队伍,武昌起义中,又联合了立宪派中的革命分子,取得起义成功,这是孙中山首创的中国统一战线的最初形式。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统一战线精神,团结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大众,取得了新民主义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依靠统一战线的力量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且需要统一战线的力量,打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对我国封锁、遏制和欺凌。习近平同志以伟人的胸怀,用战略家的眼光,站在世界的高度,组建“亚投行”实施“一带一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频繁的国际交往,对有关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支持及帮助等重大举措,就是为了建立范围更广泛、规模更宏大的国际统一战线,以粉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不轨图谋。

  —百折不挠的精神。“同盟会”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和影响下,先后发动了十多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虽然大多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革命环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从不灰心气馁,以孙中山提倡的“以其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会遇见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我们依然要发扬百折不挠、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将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以民为本的精神。同盟会一成立,孙中山就提出了“三民主义”,他深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没有民众的支持,革命不可能成功。他具有“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胸怀,并一生为之奋斗。他曾对一位拜谒的老人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人民的公仆。总统离职后又回到人民那里去,和老百姓一样。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扬了一切为民思想。毛泽东同志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政权,政府是人民政府,军队是人民军队,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连钞票都叫人民币。习近平同志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只有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共产党人最忠诚、最全面的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精神并加以发扬光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了辛亥革命未竞事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圆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中,更需要聚天下英才,凝广泛共识,更需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贡献智慧,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六安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金蜘蛛网络

联系电话:0564-3933668 邮 箱:lamg3378#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 皖ICP备18021197号-1